2024年12月4日,“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慶祝這一時刻,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出“過年——春節(jié)主題展”。展覽從2024年的冬至日開始,持續(xù)至2025年3月2日。展覽面積共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多項與春節(jié)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春節(jié)是一個完整的、活態(tài)的非遺項目,而不是多個項目的隨意組合,其慶?;顒由婕案鞣N社會實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始終將“整體性”貫穿在展廳的設計理念中,系統化、主題化、場景化地呈現不同地區(qū)的特色民俗文化,再現民眾歡度春節(jié)的生活場景。當春節(jié)“遇上”非遺,游客們在非遺館的濃濃年味中體會傳統民俗文化的非凡魅力。
展廳以春節(jié)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為主題線索,從冬至開始至元宵節(jié)結束,分為序廳和“辭舊迎新”“歡聚祝?!薄皹窔q弦歌”“普天同慶”4個展出單元,囊括了臘八節(jié)制粥、除夕夜守歲、春節(jié)拜賀、元宵舞獅等各種過年習俗,既有歷史回望又有當代掠影。在新舊交替中,展出的300余件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關作品,讓諸多游客流連忘返。
其中,浙江樂清首飾龍(也稱“龍船燈”)是全場的焦點。首飾龍制作工藝復雜,集木工、油彩、紙扎、龍燈、刻紙等工藝于一體。在機關的驅動下,龍船搖頭擺尾,船上幾百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偶隨之舞動。京西太平鼓表演(也稱“迎年鼓”)也格外引人注目,再現了太平鼓在耍鼓、步伐、隊形變化方面的完整程式及內涵。而張燈結彩的廣東行花街同樣令人心馳神往,匯聚了花卉、燈飾、楹聯、美食、藝術品等。
這些專屬的、獨有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非遺資源,成為支撐“過年——春節(jié)主題展”的“筋骨血脈”,帶動了眾多其他項目齊聚一堂。展出期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展演,同時配套開展包括“傳統歷法與春節(jié)”展覽、春節(jié)文化論壇、“春節(jié)有好市 非遺館里過大年”等多項活動。這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共同構成了春節(jié)的完整性和活態(tài)性,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深情致敬。
展覽之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曾多次組織專家調研,全面系統地梳理了春節(jié)相關的非遺項目,力爭保證展出的權威性與豐富性。未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繼續(xù)在證實與收藏、保護與傳承、展示與宣傳、研究與教育以及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光明網記者劉子璐)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