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先進光源、量子計算機……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研究生楊遠帆和他的團隊,正致力于將科學原理和重大科學成果通過可視化技術呈現(xiàn)給公眾,讓科學之美得以廣泛傳播。
楊遠帆的“可視科學”團隊成立于2022年,最初起源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內雙創(chuàng)賽道,團隊平均年齡僅為24歲。他們的目標是成為科學的“翻譯官”,通過影像技術,引領觀眾用全新的視角去認識科學實驗室,感受科學的溫度和美麗。
“當時我們在校內的時候接觸了很多頂尖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很棒的科學故事,我們就在想能不能來做幫他們講科學故事的人,來做科學的‘翻譯官’。”楊遠帆表示,他們希望能成為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幫助科學家講述他們的科學故事。
楊遠帆團隊做的第一個可視化科學項目是子午工程二期的“陣列式大口徑激光雷達”。這個項目不僅技術上要求高,而且在理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方面也面臨挑戰(zhàn)。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團隊組建了一個由多個領域專家組成的科學顧問團,以確保他們能夠準確傳達科學原理和成果。
“我們本身追求的是科學跟藝術極致的結合,因為我是相信這個科學它是很美的,怎么把這樣的科學之美給它體現(xiàn)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睏钸h帆介紹,他們團隊成員背景多元,一半來自理工科專業(yè),另一半來自藝術類院校,這體現(xiàn)了他們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理念。
楊遠帆認為,科學可視化是一個廣泛的定義,包括所有能將科學成果呈現(xiàn)出來的方式。“可視科學”團隊不僅制作科學動畫,還探索虛擬現(xiàn)實(VR)和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以及使用AI生成內容(AIGC)來加速科學可視化產品的生產,讓科學原理和技術成果可以變得更加可知可感,甚至可觸可解。
目前,楊遠帆和團隊仍在繼續(xù)他們的科學傳播之旅,為合肥的科技創(chuàng)新增添傳播力量?!拔覀儸F(xiàn)在也在圍繞著合肥的大科學裝置在做一些可視化方面的工作,因為現(xiàn)在合肥已經建成運行的有4座大科學裝置,另外還有9座在建?!睏钸h帆表示,未來期望來圍繞合肥的大科學裝置,來幫助合肥的大科學裝置進行成果的展示和宣傳。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科學領域中最懂藝術的,以及藝術領域中最懂科學的團隊。”楊遠帆介紹,團隊在校內外舉辦的科學主題藝術展,也是為了通過科學可視化,讓科學以美麗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見和理解。
楊遠帆表示,“可視科學”的愿景是講好中國的科學故事,將中國最前沿的科學成果展現(xiàn)給世界。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能夠在更廣泛的領域和人群中傳播,激發(fā)人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對藝術的欣賞。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