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工人日報》第5版刊發(fā)題為《妙手匠心“治愈”古籍》的文章,報道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有著非常豐富的古籍存藏,其中有1/3左右的古籍需要搶救性保護和修復。這里的古籍修復師年復一年地為古籍“療傷”,讓古籍走出庫房獲得“第二次生命”。
報道全文如下:
2025年4月7日《工人日報》第5版
凝神,一貼一補,輕輕壓平。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古籍修復室,古籍修復師胡雅婧正將一沓泛黃的書頁小心翼翼地鋪展在工作臺上?!斑@是我最近在修復的明刻本《南史》,殘損不算嚴重,但脆化比較嚴重?!焙沛耗闷鹈P,蘸上糨糊,將補紙粘貼到缺損處,再用鑷子把多余的補紙?zhí)薜簟慌缘膲簳逑?,已?jīng)修復好的書頁平整舒展,古籍悄然新生。
胡雅婧的工作臺上,擺著鑷子、剪刀、排刷等工具,完整的一套修復工具有幾十種之多,其中不少都是修復師根據(jù)需要自己制作的。
古籍修復的過程異常煩瑣,從封皮開始,修復師要為古籍清洗臟污,部分缺損嚴重的封皮還要用配紙進行托裱。之后,要對每一卷書進行拆線、拆紙釘、拆包角、清洗書頁、處理蟲眼等。到了復原階段,還要對書頁進行噴水、壓平、修剪等20多道工序的修復。直到裝訂步驟完成,一本古籍才算真正修復完畢。
馬天歌也是這里的一名修復師。她告訴記者:“每一次修復,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面對不同問題,要用最適合的方式做出最優(yōu)的修復。每每看到一頁頁朽爛的古籍在自己手中被‘治愈’,是最滿足的時刻?!?/p>
馬天歌介紹說,修復古籍的每一步,都要求修復師足夠細心、技術嫻熟。例如,修復殘缺古籍的紙張,不同年代的書籍所使用的紙張大不相同,補紙要找到和原有書頁材質(zhì)、紋理、顏色一樣的紙張。另外,成百上千年的時光,讓書籍變色發(fā)黃,修復師要使用合適的染料將補紙染成和原有紙張相近的顏色。
古籍修復無法用速度和效益衡量。面對珍貴的古籍,所有動作必須細心再細心。修復一張破損嚴重的書頁,技藝純熟的修復師往往需要一到兩天甚至更長時間。
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古籍,整個修復過程,修復師嚴格遵循“修舊如舊、搶救為主、治病為輔、最少干預、過程可逆”的基本原則。這樣,如果將來有更好的修復技術出現(xiàn),可以隨時清除之前的修復狀態(tài),將古籍恢復原狀,改用更為先進的技術。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是全區(qū)最大的古籍收藏單位,有著非常豐富的古籍存藏,其中有1/3左右的古籍存在“疾病”,需要搶救性保護和修復。這里的古籍修復師年復一年地與時間賽跑,為古籍“療傷”,讓古籍走出庫房獲得“第二次生命”。(記者 李玉波)
北疆新聞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nèi)蒙古出版集團?內(nèi)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zhì)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