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端陽,今又端陽,遙望四方青山綠水,橘樹成行,想起當年寫下的《橘頌》,怎能不讓我思念我的故鄉(xiāng)?”6月7日晚,在屈原的故鄉(xiāng)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開幕式現場,飾演屈原的演員深情地訴說著。
伴隨著急促的鼓點和恢宏如鐘的樂曲,楚辭名篇《橘頌》一出,秭歸縣實驗小學的小朋友們立即在臺下跟誦《橘頌》篇章。作為地地道道的秭歸人,觀眾許晶晶說:“在秭歸,很多小朋友從小就會背《橘頌》,他們可能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字一句記下來,慢慢長大了,就會有所體悟?!?/p>
宜昌端午比年大,一個端午三次過。6月8日,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熱鬧非凡,曲裾、戰(zhàn)國袍、漢服、旗袍……許多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市民聚在了一起。身著曲裾的三峽大學大二學生李巖說:“中華民族經過歷史的積淀,留下了數不盡的文化瑰寶。我和小伙伴們穿著不同年代的傳統(tǒng)服飾,在宜昌盡情享受端午的節(jié)日氛圍,就是希望把傳統(tǒng)文化弘揚開來?!?/p>
宜昌彩陶、夷陵刺繡、點軍竹編、土家族服飾、土法印染……琳瑯滿目的非遺展品讓曾巍一家人看花了眼?!拔沂墙魅?,在宜昌工作16年了。每年端午都特別熱鬧,一家三口來逛市集,一走到棕編這里,孩子就走不動道了?!痹≌f。
在宜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棕編技藝的展位前,圍著眾多市民游客,栩栩如生的昆蟲和頗具新意的卡通形象讓人驚嘆?!拔业臓敔斒莻€手藝人,我從2013年開始接觸棕編,現在已經會制作上百種小動物。我非常熱愛這項民間工藝,也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弊鼐幖妓噦鞒腥宋汗獯湔f。
在屈原故里,忙完夏收的農民、回鄉(xiāng)的青年踴躍參加龍舟比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屈原傳說”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承志介紹,龍舟競渡不僅為了勇爭第一和祈盼豐收,更為了傳承“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本報記者 王建宏 張銳 本報通訊員 劉欣然)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