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郝菁)如果評價一件事情沒啥意思,青島人會說“木滋嗒味”。但是,評價起青島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青島人卻伸出了大拇指。是什么讓青島人辦事感到“有滋有味”?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近幾年,隨著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推進,各個區(qū)域的大規(guī)劃、大項目正在相繼落地。
伴隨城市大規(guī)模建設而來的,是“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這項政務服務的辦理需求不斷上升。
記者了解到,負責處置建筑垃圾的企業(yè)需要通過環(huán)境衛(wèi)生主管部門的“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后,才能開展垃圾處置相關工作。這項行政許可事項在進行數字化改革之前,用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數字平臺處處長楊興梅的話來說,就是“兩頭累”。
企業(yè)辦理這項業(yè)務時,要上傳每輛車的道路運輸證和機動車行駛證,拍照紙質材料所花費的時間非常多,同時上傳的申請材料也多。青島東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回憶說,公司有運輸車200多輛,此前每次申辦這項業(yè)務,需要提交復印件450多張,經常會出現漏傳和錯傳現象。而行政審批人員在為企業(yè)辦理這項業(yè)務時,人工審查耗時長,為保障準確性需要反復核驗,但是這又耽誤企業(yè)開展經營活動。
“我們在開展調研的時候,發(fā)現這項服務是建筑工程企業(yè)普遍反映的一個難點問題,辦件量也很大,所以我們就把這個事項納入了青島行政審批數字化改革范圍。”楊興梅說。
在2022年3月,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始對16項高頻審批業(yè)務進行數字化改革,“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是其中一項。在深入調研后,大家發(fā)現這項改革是塊“硬骨頭”。
楊興梅告訴記者,當時青島的10個區(qū)市都各自辦理著本區(qū)市“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事項,存在申報入口、業(yè)務流程、辦理標準不統(tǒng)一等情況。加上后臺證照數據不能共享,企業(yè)辦理時提交的紙質材料或者掃描材料上傳,辦理流程很復雜,由于容易出錯,企業(yè)的辦事員要來回補材料改材料。同時,各區(qū)最終形成的處置證也不統(tǒng)一,不少區(qū)市在制證時由于出錯產生了大量廢證。
不說難不難,只說干不干!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青島市大數據局等部門聯合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對“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和流程再造,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相關證照和數據在后臺進行共享調用。
在改革過程中,工作小組與辦事企業(yè)和審批部門不斷溝通,以問題為導向,以提升用戶體驗為目的,將情形條件與表單、材料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共享、智能AI等技術,歷時3個月,最終啃下這塊“硬骨頭”。
現在,企業(yè)辦理這個事項,已實現表單“免填寫”、材料“免提交”,在后臺操作時,即便是有200輛車的建筑垃圾處置企業(yè),也能在半個小時內把事情辦完。審批部門不僅提升了審批效率,還杜絕了虛假申報的情況,確保了審批安全,而制證時間也從一天壓縮到20分鐘。企業(yè)在獲得處置證后,還能通過“掃碼亮證”功能,實現證照線上領證用證,更加方便了。
“我們公司的車輛比較多,之前辦理這個事項時要提交的材料很多,耗時也很長,現在能在網上辦,確實是省心了,一個小時就能完事了?!鼻鄭u市敦錦發(fā)建筑安裝有限公司辦事員劉冰說。
“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的數字化改革是青島市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優(yōu)化、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縮影。用心是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一道“硬菜”,這就是青島“一網通辦”讓大家感到“有滋有味”的秘方。
近年來,青島市圍繞企業(yè)和群眾辦事的急難愁盼問題狠下功夫,優(yōu)先解決最難辦的事,通過數據共享、部門協(xié)同,依托數字智慧化手段提高審批效率,深入推行“智審慧辦”,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材料免提交”“表單免填寫”“公章在線蓋”“審批掃臉辦”“智能輔助查”等一系列審批服務新體驗,一次申報通過率提高70%以上,審批效率提高60%以上。
目前,青島已推出38個全流程數字化、智慧化審批服務場景,覆蓋企業(yè)登記、交通運輸、建筑工程、醫(yī)療衛(wèi)生等10個高頻行業(yè)1044項辦理業(yè)務,總辦件量達86萬件。在數字化政務服務推動下,青島市營商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經營主體總量不斷增加。
“咱們干政務服務的,要把難啃的“骨頭”往前放,先干難事,這樣才能把事情越做越簡單!”楊興梅說,今年青島市還將著力解決大家辦事的難點堵點,以用戶思維提升政務服務效能,讓“關鍵小事”好辦、快辦。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