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陳琦)近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實用文讀寫教學”為主題的首屆培育“讀書種子”講壇在北京舉行。講壇通過全國乃至國際優(yōu)秀讀寫教學團隊分享和交流最新研究和實踐成果、進行課堂授課展示,提供實用性強的教學策略,推動中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邁向科學化、現(xiàn)代化。
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外語教育學院院長邸磊在發(fā)言中介紹了“讀書種子”的出處和原意,并進一步闡釋了“讀書種子”的新時代內涵。他指出,在讀寫教學中既要認識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也要正視它所帶來的挑戰(zhàn)。
講壇上,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外語教育學院副教授倪燕展示了教改立項項目“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全學科閱讀教學研究”的階段性研究和實踐成果,共計有10所項目校的16位教師進行了課例展示。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王國均領銜的“讀寫教室”團隊進行觀點分享和課例展示,共計有8位浙江教師進行了課例展示。所有的課例均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運用。講壇的多節(jié)課呈現(xiàn)了圍繞“真實任務”“綜合技能”“策略鏈”“閱讀圈”“元認知”“顯性化教學”“海報”等關鍵詞展開教學的特征,關于打磨課堂教學的“顆粒度”等理念及課堂實踐形態(tài),讓參會教師耳目一新。倪燕在主旨發(fā)言中也介紹了項目組在設計生成式人工智能進入課堂教學時的三大前提:合乎教育倫理、提高教學效率、經濟適用原則等,并對16節(jié)課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6大方面的運用進行了簡單介紹。
萬泉小學副校長劉莉介紹了學校的“元認知課程體系”。該課程致力于讓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展示了一系列元認知工具。
本屆講壇由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外語教育學院主辦,浙江師范大學教育集團、北京市延慶區(qū)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房山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北京市昌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北京市密云區(qū)教師研修學院、全國“讀寫教室”研究共同體協(xié)辦,《語文建設》、《小學語文教師》雜志提供學術支持。主講壇設在海淀區(qū)萬泉小學,六個分講壇分別安排在北京市六個區(qū)縣。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