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曉宇(前排左四)帶著意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學生在北京參加夏令營。 |
![]() |
今年2月,張翠翠(左)參加索邦大學阿布扎比校區(qū)的開放日活動。(本文配圖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提供) |
2024年,是孔子學院品牌建設20周年。這20年間,“孔院人”為著共同理想不懈耕耘、努力奮斗。
北京外國語大學5位國際中文教師正是親歷者,他們與孔子學院共同成長,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貢獻了力量,也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故事。
感受語言的力量
意大利羅馬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陳晨與孔院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山海、連接文化、培育未來的旅程。守護夢想、筑夢未來是她任教13年踐行的理念。
陳晨在羅馬國立住讀學??鬃诱n堂(羅馬大學孔院下設孔子課堂)教學的10年中,帶領學生參加“漢語橋”中學生比賽,連續(xù)六年獲得意大利團體冠軍和個人冠軍,并獲得過全球總冠軍。
2020年,她受意大利教育部邀請,設計并主講了意大利國家電視臺文教頻道推出的首個電視公益中文課程,讓中文教學首次通過電視走進更多學生的視野。節(jié)目播出后反響很好,意大利教育部長專門致信感謝。同年3月,中國醫(yī)療專家隊馳援意大利。受意大利紅十字會邀請,陳晨為醫(yī)療隊擔任翻譯,受到大家認可。
陳晨的學生和朋友們紛紛表示,“學習中文,特別自豪,也讓我們更加珍惜與中國的友誼”。
“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語言文化促進世界人民交流的力量?!标惓空f。
播撒友誼的種子
孫曉宇也曾在意大利羅馬大學孔子學院任教。2013年,她考取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專職中文教師崗位,次年便赴外任教。
到崗之后,孫曉宇被分派在羅馬國立住讀學??鬃诱n堂,擔任高中一、二年級的中文教師。初來乍到,當她為一位酷愛中文的學生取下“鄭彥柯”這個中文名字時,并沒想到他會問鼎“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當她翻閱文獻、苦苦思索如何為中文零基礎的學生上好地理課時,也沒想到這將帶她踏上“內容與語言融合教學”研究之路。
孫曉宇在學生身上傾注了愛心,通過語言教學,把友誼的種子種在學生心中,為學生提供了一段與中文、與中國有關的逐夢旅程。
離任回國時,孫曉宇和學生們在大巴車上告別時流淚,這一場景印在了在場的每個人心中。在那一刻,沒有國界。她深刻體會到了中外人文交流的真正意義,也更加堅定了未來要走的路。
“我相信你”
曾任德國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中文教師的荀佳月與孔子學院的緣分開始很早。
2006年,她考取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2008年,在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舉辦的“奧運論壇”活動上,荀佳月為當時舉辦的晚宴擔任翻譯。接到任務時,她因從未受過專業(yè)翻譯訓練而忐忑不安??鬃訉W院德方院長徐艷肯定地對她說:“佳月,我相信你!”于是,在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傳統(tǒng)德國餐廳里,幾位嘉賓侃侃而談,也會時不時停下等待著荀佳月的翻譯。她全身心投入,通過自己的工作,讓雙方思想碰撞出火花。
“我為能夠承擔晚宴翻譯工作而慶幸,也為自己能夠參與到孔子學院的工作中而自豪。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真誠交流正是我投身這份事業(yè)的初衷?!避骷言抡f。
“為老師感到驕傲”
從一名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到國際中文教師,再到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趙婉貞已在馬來亞大學孔子學院奮斗了11年。她見證了孔院教學場地的變遷,結識了大批熱愛中國語言文化的學生。在跨文化交流和工作中,對國際中文教育、中馬文化交流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23年,馬來西亞相關媒體一檔名為《今日馬來西亞》的節(jié)目希望找一位能說馬來語的中國人,介紹相關習俗。
趙婉貞帶著忐忑的心情參加了這檔電視節(jié)目,與主持人暢聊當?shù)貍鹘y(tǒng)習俗。
不少學過中文的學生看完電視節(jié)目后給她發(fā)來照片和信息說:“我在電視上看到老師啦,真為老師感到驕傲!我還把節(jié)目轉發(fā)給了親戚朋友,告訴他們這就是我的中文老師?!?/p>
今年,趙婉貞再次接到同一電視節(jié)目的邀約,兩位當?shù)刂鞒秩嗽溨C幽默的風格和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讓這次采訪成為她難忘的經(jīng)歷。
“文化的雙向交流很重要,也有助于孔子學院的發(fā)展。”趙婉貞說。
一種新的風尚
作為阿聯(lián)酋扎耶德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張翠翠對阿聯(lián)酋中文教育有獨特的理解。
2019年,阿聯(lián)酋將中文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為第一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阿拉伯國家。張翠翠真切感受到了順勢而為、借勢而進的發(fā)展趨勢。
多年來,扎耶德大學孔子學院秉承聚焦語言教學主業(yè),提升中文教學質量,推廣中國語言文化,促進中阿在教育、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在阿拉伯國家的高質量發(fā)展。
張翠翠上任以來,積極拓展扎耶德大學孔院與阿聯(lián)酋本土國際中文教育各方力量,積極動員“百校項目”的學生參加“漢語橋”比賽。
同時,張翠翠與“百校項目”負責人探索以學促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發(fā)展路徑,成功舉辦了首場中小學生中文考試。此外,她還組織“百校項目”本土中文教師參加師資培訓,逐步形成教學、文化、考試、師資四位一體的新合作模式。
“作為阿聯(lián)酋國際中文教育的親歷者,我看到學習中文在阿聯(lián)酋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的風尚?!睆埓浯湔f。
(受訪對象陳晨、孫曉宇、荀佳月、趙婉貞、張翠翠均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職教師)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