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裕智烈士紀念碑和雕塑。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曉博 攝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為內蒙古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斷啟示和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不斷奮斗、一路向前。
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矗立著一座李裕智烈士紀念碑。站在紀念碑前,讓人不由地想起那段崢嶸歲月。
1901年,李裕智出生于一個蒙古族家庭。1923年秋,他考入北京蒙藏學校。李裕智在李大釗和中共北方黨組織的感召和培養(yǎng)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于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共產黨員,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蒙古族黨員之一。
1925年春,李裕智受中共北方區(qū)委的派遣,到包頭地區(qū)開展工作,組建中共包頭工委,并擔任工委書記。他深入工廠、農村、牧區(qū)、學校、軍隊、商界中,廣泛地開展宣傳活動,建立黨團組織,發(fā)展了30多名黨團員。與中共黨員吉雅泰發(fā)動領導了歸綏各界群眾的反帝愛國斗爭,組織游行集會,開展募捐活動,還深入附近農村進行宣傳,激發(fā)了歸綏城鄉(xiāng)各界群眾的愛國熱情。在包頭,李裕智深入農村、牧區(qū),向蒙漢各族民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講解革命道理,相繼在薩拉齊等地建立了農民協會,使黨的影響在農牧民群眾中日益擴大。1925年9月,李裕智赴石拐煤礦開展工人運動,發(fā)動并領導了有1000多人參加的石拐煤礦大罷工。通過這次罷工,擴大了黨在工人中的影響,培養(yǎng)了一批工人運動的骨干。
1926年,李裕智任內蒙古人民革命軍前敵副總指揮兼第一路軍司令。他經常深入部隊抓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提高了這支部隊的政治、軍事素質,并帶領黨員干部,分赴烏蘭察布、察哈爾、土默特等地招募農牧民參軍。通過這些努力,這支隊伍很快發(fā)展成為擁有三個旅建制、近2000人的革命武裝。
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內蒙古地區(qū)的國民黨反動勢力也公開叛變革命,偽裝革命竊取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權的白云梯等人向國民黨反動勢力投降。10月8日,當李裕智率領騎兵東渡黃河,準備前往伊克昭盟烏審旗,被白云梯的心腹暴子清殺害于毛烏素沙漠。
李裕智犧牲時年僅26歲。短暫的一生中,他為黨、為內蒙古的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壯麗的革命篇章。
李裕智的孫子李平說:“我們這些晚輩都把爺爺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榜樣和標桿,時刻牢記自己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在工作中堅守清正廉潔,在生活中正派做人,將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見習記者 袁寶年 通訊員 赫志強)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