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林村深深積淀著客家文化,成為客家人聚居的傳統(tǒng)村落之一。
“很多人以為林村是一個村,其實它是一個由26個村組成的鄉(xiāng)?!绷值摌s曾是林村一所公立學校的校長,被鄉(xiāng)友們親切地稱為“林校長”。生長于茲的他在海外學成后回到香港,投身于林村的文化傳承事業(yè),默默耕耘數(shù)十年。
尋根:
追溯“客”從何處來
林村鄉(xiāng)內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座屬于本村的宗祠,延續(xù)著客家人慎終追遠、敬祖穆宗的文化觀念。
想了解林村,就要走進這里宗族文化的源頭。在位于坑下莆村的林氏宗祠,祠堂前的對聯(lián)用蒼遒樸拙的鎏金字體鐫刻著“源遠流長來福建,根深葉茂壯林村”。
“這道出了我們的祖先來自福建?!绷值摌s指著對聯(lián)上方的橫額說,“‘貢生世澤’是希望子孫代代都能有功名,立于兩旁的桂花樹寓意‘折桂’,這都寄托了祖先對后代的期許?!?/p>
“在林村的26個村子里,坑下莆村、較寮下村、南華莆村原先同屬一個村?!绷值摌s說,三村林氏同出一根。
客家人是中國歷史上多次人口遷徙流動的親歷者,足跡遍布祖國各地。林祿榮說:“我們一直只知道祖先來自福建,但沒有考究源頭到底在哪里。直到有一次,我?guī)ьI學界排球隊去福建參賽,便借機找到當?shù)卣鶕质献陟糇遄V記載拜托他們協(xié)助我們尋根?!?/p>
林祿榮說,2007年坑下莆建村400周年時,他得到了從福建傳來的音訊。當?shù)卣醋遄V所示的古地名找到了以前漳州平和縣政府所在地和林氏宗祠遺址。
于是,坑下莆、較寮下、南華莆三村聯(lián)合數(shù)十位鄉(xiāng)友組團踏上了前往福建的“尋根”之旅。
“我們一行人從香港出發(fā),到廣州之后飛廈門,再前往漳州平和縣,最終到達汕尾海豐縣。”林祿榮形容這次“尋根”之旅是重走祖先的遷徙路線,也有不少隨行家庭帶著小孩,讓后輩體驗前人遷徙的艱辛和毅力。
南華莆村民代表鄭倫光說,循著“回家”的路,追溯自己的根源,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祖國內地,與之有著阻隔不斷的血脈聯(lián)系。
“到達漳州平和縣之后也印證了‘我們原本就是客家村’的說法?!绷值摌s說,當?shù)厝舜蠖紩v客家話,祭祀時用的客家茶果也十分相似。
修志:
賡續(xù)客家傳統(tǒng)文化
“中國人重視承先啟后。”林村鄉(xiāng)公所名譽會長林道明說,客家人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包括飲食、建筑、語言等,都具有保留價值。
然而,“有一年中秋節(jié)舉辦文娛活動,我即興講了幾句客家話,讓觀眾猜是什么意思,但很少有人能聽懂”。受此事觸動,林祿榮開始憂心于林村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
香港有超過200萬客家人,會講客家話的卻不多??图以捵鳛榱执鍌鹘y(tǒng)客家文化的標志之一,也在逐漸消逝。
“保育客家文化是非常困難的工作,尤其是客家話的傳承?!绷值摌s說,“會講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少。以坑下莆村為例,雖然是客家村,但會講客家話的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人?!?/p>
要如何在歲月變遷中為傳統(tǒng)文化存留一方天地?林祿榮選擇用文字記錄林村文化發(fā)展的雪泥鴻爪。“編寫一部《林村志》是我醞釀許久的想法,因為林村的傳統(tǒng)文化正面臨失傳的危機?!绷值摌s說,“書中內容涉及林村的很多方面,包括飲食、語言、歷史、習俗等?!?/p>
“聽說我要編寫《林村志》,一些從林村走出去的鄉(xiāng)友反應熱烈,紛紛提供很大的物力、人力支持。”林祿榮考慮到這些鄉(xiāng)友身居海外,便打算將《林村志》制成中、英對照的版本。
英文編譯是他在編寫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林祿榮思忖許久,終于找到了合適的譯者人選——兒子林其樂。林其樂受父親鼓舞,欣然接下重任,他認為這好似一種傳承與接力。父子二人自2015年開始編撰,從最初萌生構思到最后完成所有的編寫、翻譯、制作,耗時兩年。
林村鄉(xiāng)每十年舉辦一次太平清醮,林祿榮決定那時更新再版《林村志》?!暗綍r鄉(xiāng)內男女老幼齊聚一堂,甚至海外鄉(xiāng)友也會回來團聚。”林祿榮說,“希望他們的后代能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根源,并將林村的傳統(tǒng)文化代代賡續(xù)。”
(據新華社香港電)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