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噠噠噠”寬闊明亮的車間內縫紉機聲此起彼伏,裁剪、熨燙、縫紉、平整……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qū)小峽街道石家營村服裝廠內,工人們正在趕制學生的夏季校服。
“村里辦了服裝廠,我在家門口就業(yè)了。這里工作時間自由,能夠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石家營村脫貧戶俞菊賢每個月拿到了20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節(jié)奏。
石家營村是典型的拆遷安置村。村里大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為老人、孩子、婦女。如何利用閑置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yè)增收?石家營村村“兩委”把目光聚集到了村中的閑置房屋上。
“經過多次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轄區(qū)學校的校服訂單需求量大,服裝加工項目可行性較強。黨員和群眾代表集思廣益,區(qū)里和街道辦大力支持,利用閑置房屋,我們的服裝加工廠便開起來了?!笔覡I村黨支部書記賀文安說。
石家營村黨支部協(xié)調項目申報,在多部門聯審評估后,縫紉機等設備陸續(xù)入廠。“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讓石家營村集體經濟煥發(fā)出新活力。
賀文安介紹,自2023年9月試運營以來,石家營服裝廠承接全區(qū)幼兒園、初高中學校校服訂單3000余套。兩條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盤活空閑房屋資產約500平方米,吸納40余名婦女群眾就業(yè),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后勁不斷增強。
今年,石家營村的不少婦女在“家門口”當起了縫紉工。村里的婦女都有一定的縫紉基礎,又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和實操鍛煉,所以上手快,短時間內便可以熟練使用縫紉設備?!拔覀冞€建立了幫帶機制和獎勵機制,工人積極性很高。除了本地學校的校服訂單,今年我們還接到了外地的工裝訂單?!辟R文安想方設法拓展業(yè)務。
小峽街道辦主任呂海濤介紹,為了讓村級服裝廠走向正規(guī),小峽街道及時與平安區(qū)就業(yè)局對接,組織石家營村村兩委干部以及部分縫紉機技術工赴外縣區(qū)實地觀摩學習。同時,邀請省外技術工程師現場對服裝加工技術進行一對一指導,并通過線上學習培訓等方式鞏固技術經驗,有效幫助服裝廠更新經營理念。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2日 13 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