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聞網、北疆新聞APP、北疆云消息(記者 李艷紅)“氣象預報產品里面的這個新配圖對我們很有幫助!”7月10日,內蒙自治區(qū)赤峰市氣象局按照執(zhí)行多年的業(yè)務規(guī)范,制作了《7月中旬天氣趨勢預報》,預計7月中旬,赤峰地區(qū)降水量30-70毫米。
雖是一份常規(guī)工作,卻得到了市應急部門的連連好評。
這是因為這份氣象服務產品中新增了一張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圖——《赤峰市暴雨災害致災危險性分布圖》。
“看到這張圖,暴雨災害對赤峰哪個旗縣區(qū)影響最大一目了然,對我們安排防汛物資太有用了,還能夠提前部署防汛人員轉移的事!對我們很有幫助!”。收到服務產品后,赤峰市應急管理局綜合防災與救災科科長胡鵬向赤峰市氣象臺表達了感謝。
除暴雨之外,赤峰市氣象部門還將冰雹災害致災危險性評估與區(qū)劃圖件成果應用于赤峰市農業(yè)天氣預報中,全面提升基層氣象災害業(yè)務服務的支撐能力和服務效果。
歷時兩年半的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內蒙古氣象部門步履扎實,成效顯著。
2021年底,內蒙古完成全區(qū)103個旗縣區(qū)氣象災害數據調查進度達到100%,2022年5月,完成“一省一市”赤峰市市縣兩級致災危險性評估工作,繪制9種氣象災害的致災危險性區(qū)劃圖117張,6月,完成26個重點旗縣區(qū)致災危險性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全區(qū)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共形成調查數據38萬余條,評估與區(qū)劃圖件成果1672項。
推動普查成果應用,部門上下聯動是關鍵
為落實“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工作原則,內蒙古氣象局整合全區(qū)業(yè)務實力,組建成果應用協(xié)作組,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成果應用發(fā)展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確定全區(qū)普查成果應用工作總體目標和工作任務,加強普查成果深層次、多領域應用和分階段、分層級的推廣。
“為做好普查成果應用,我們成立了4個成果推廣應用組,重點在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方向、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向、氣候與氣候變化領域、重點行業(yè)影響預報與風險預警領域做好成果應用?!眱让晒艢庀缶謶迸c減災處處長牛寶亮介紹到。
目前,內蒙古氣象部門將干旱、暴雨、沙塵暴、暴雪等氣象災害調查數據和致災危險性評估成果融入基層防災減災業(yè)務平臺,綜合利用致災因子危險性信息、隱患點信息、多源觀測資料和智能網格預報,繪制氣象災害指揮決策一張圖,有力提升了基層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能力。
7月的國家產糧大縣興安盟扎賚特旗田間正忙,全旗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已經完成,大豆種植面積擴大到45萬畝。
種植任務的順利完成,離不開科學的研判和指導。在春播啟動之前,興安盟扎賚特旗氣象部門就根據氣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農牧業(yè)干旱大豆風險區(qū)劃,對大豆種植氣候區(qū)劃及擴種進行了分析,明確扎賚特旗中部是復合種植的非常適宜區(qū),光照和熱量均可滿足大豆生長需要,應發(fā)展成為興安盟優(yōu)質大豆生產基地。
“去年,我們合作社試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現在有了氣象部門專業(yè)的分析,我們更有底氣了,今年在氣候適宜區(qū)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杜崗說。
支撐防汛抗旱工作,普查成果頻頻立功
6月27-30日,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出現暴雨天氣過程,內蒙古氣象部門基于暴雨災害致災危險性評估及風險評估與區(qū)劃技術方法,提前預評估暴雨災害風險及其可能影響的人口和GDP情況,判定風險較高地區(qū)主要位于錫林郭勒盟南部、通遼市南部和赤峰市中部。受影響盟市氣象部門加密監(jiān)測預報預警,及時叫應有關部門加密防范。通遼市政府提前印發(fā)《關于全市應對強降雨天氣研判會商會精神的緊急通報》,要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認真負責抓好落實。
6月下旬,通遼市3個國家氣象站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但在各部門的有力應對下,未造成人員傷亡。
今年以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經歷了春夏季干旱,面對嚴峻旱情,內蒙古自治區(qū)氣候中心應用干旱風險評估與區(qū)劃技術方法與成果,及時開展了干旱災情調查,發(fā)布干旱災害危險性預估,并對逐日氣象干旱綜合指數進行了本地化修正,更加精準的干旱監(jiān)測和評估有力支撐了自治區(qū)制定抗旱減災的資金調配方案。鄂爾多斯市氣象部門應用干旱災害危險性等級評估成果,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氣象服務。
在鄂爾多斯市,市氣象局研發(fā)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管理及強對流天氣雷達預警系統(tǒng),將普查數據和圖件成果與短臨預警系統(tǒng)融合,鄂爾多斯市雷達實現組網觀測,能夠自動識別和預警暴雨、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提升精準預報預警能力和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水平。
應用成果研判風險,氣候可行性論證更加科學
氣候可行性論證,是一道關乎安全的必答題,它對于避免或減輕建設項目可能受到的氣象災害和不利氣候因素影響、提高建設項目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實現工程投資成本經濟化和效益最大化等,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自2021年起,內蒙古氣象局全面提升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質量和效益,組建氣候應用服務創(chuàng)新團隊,開展氣象+多學科的應用技術研究,自治區(qū)氣候中心、呼倫貝爾氣象局等多家單位積極利用暴雨、高溫、低溫、大風、雪災、沙塵暴、冰雹共7個災種的致災危險性評估與區(qū)劃等成果,為客觀分析氣候適宜性以及氣象災害的風險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2022年5月31日,全區(qū)106個區(qū)塊的區(qū)域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按期完成,有力支撐和服務了內蒙古工業(yè)園區(q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質量發(fā)展。
2022年是普查工作的關鍵之年,內蒙古氣象部門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大力度推動全區(qū)氣象災害普查工作,持續(xù)推進普查成果在風險預警和評估、重點行業(yè)災害影響預報、氣候可行性論證、風險管理等領域的深層次應用,努力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