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還是那些田,可樣貌完全不同,方方正正,路成網(wǎng)、渠相連。一看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黃信文就滿心歡喜。
“田地連成片,農機直接開到地頭,早稻收得快、晚稻不耽誤!”黃信文是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樂豐鎮(zhèn)茨山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種糧的“老把式”,“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是件大好事。”
提高耕地質量,實現(xiàn)藏糧于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重要舉措。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鄱陽縣糧食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278萬畝以上,連續(xù)14年糧食產量超20億斤。近年來,鄱陽縣持續(xù)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零散分布的小田變?yōu)槌煞竭B片的大田,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安全供給提供基礎支撐。
“最直觀的,是農田面積的增加?!秉S信文手指著一塊地,“這里原先是田埂和邊角料地塊,現(xiàn)在也成了能耕種的田?!?/P>
算下來,茨山村的農田總面積增加了150畝。早晚兩季稻谷加起來,每年可增產糧食30萬斤。
不只是茨山村,整個鄱陽縣目前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95萬余畝,由此新增農田1.4萬畝、年增產糧食3000多萬斤。不僅如此,每畝田的種糧成本還下降了100元左右。
水利設施提檔升級,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又一成效。
西臨鄱陽湖,鄱陽縣域內水網(wǎng)密布,水資源豐富。然而,由于灌溉水渠體系落后,鄱陽縣曾一度面臨全縣豐水和田間缺水并存的窘境。
“以前建設的土渠年代久遠,容易淤堵、滲漏,而且流量小、流速慢,碰上集中用水的時候,村民急得直跺腳?!睂τ谌彼S信文印象很深。
旱能灌、澇能排,建好水渠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清淤疏通、加固硬化、建電排站……通過系統(tǒng)的渠系建設,鄱陽縣農田排灌情況明顯改善。在茨山村,機耕道旁的農渠里,水被分流至田塊兩側的毛渠進田,滋潤著水稻的生長。
“我們應對水旱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穩(wěn)產增產底氣更足。”黃信文做了個對比,“現(xiàn)在,水庫放水后12小時內水就能流進田里,擱以前得好幾天?!?/P>
此外,鄱陽縣還建立了高標準農田管護中心,進一步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機制,落實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經費來源,努力保證高標準農田長期發(fā)揮效益。
“今年,全縣早稻產量8.26億斤,同比增產600萬斤。晚稻長勢不錯,豐收在望?!闭雇磥?,鄱陽縣農業(yè)農村局黨組成員豐俊偉信心十足,“我們要穩(wěn)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確保高產穩(wěn)產、旱澇保收?!?/P>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6日 03 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