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已成為當前太陽系探測和行星科學的焦點。人類要想到火星開發(fā)資源或移居火星,首先要克服的是缺乏氧氣的火星環(huán)境。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通過人工智能驅動機器人實驗,利用火星隕石成功創(chuàng)制出實用的產氧電催化劑,為未來火星探測和地外文明探索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這一成果今天(11月14日)在國際期刊《自然·合成》上發(fā)表。
火星上可能存在水資源,科學家提出,利用電催化劑將水分解生產氧氣,或許可以成為未來人類開發(fā)或移居火星的重要支撐。而從地球上運送成“噸級”的催化劑去火星,首先成本太高,另外因為重力、光照、空氣等不一致,地球的化學品可能出現(xiàn)“水土不服”, 因此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創(chuàng)制電催化劑,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點之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采用前期研制的機器化學家“小來”平臺,高效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機器實驗,進行產氧電催化劑的創(chuàng)造和制備。機器化學家“小來”系統(tǒng)包括移動機器人、計算大腦、云服務器和多個不同功能的化學工作站,能夠執(zhí)行高通量實驗任務;理論模擬與精準實驗雙循環(huán)的機器自動化過程集成了從原料準備、樣品合成、性能測試和配方優(yōu)化步驟,這種智能研究范式極大地加速了新材料發(fā)現(xiàn)過程,最終,機器人在兩個月內就完成了普通人類化學家需要做2000年的復雜優(yōu)化工作,利用火星隕石制備出了實用的產氧電催化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羅毅:我們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利用火星隕石提取重要元素之后,產生一個高效的催化劑,能夠完全依靠機器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制造和優(yōu)化出采氧催化劑,這應該是邁向了定居火星非常重要的一步。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