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9日電 據“中央社”報道,過去幾周以來,全球最大河流亞馬孫河沿岸小區(qū)的居民開始缺水喝,因為海水沖進亞馬孫河河口,使得環(huán)繞巴西北部阿瑪帕州拜利克群島(Bailique)的河水變咸。
資料圖:亞馬孫雨林的河流。
根據當地居民指出,這種現象每年按時發(fā)生,但近年來一直加劇,并開始影響以前未受影響的小區(qū),因此,負責此群島的首府馬卡帕市政府14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并開始向小區(qū)運送飲用水和基本食品籃。
研究這項議題的學者認為,亞馬孫河河水變咸可能與全球海平面上升有關,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亞馬孫河口地區(qū)近年來發(fā)生重大變化,例如阿拉瓜里河(Araguari)自2014年來即停止流入大西洋,成為亞馬孫河的一條支流,這一變化可能加劇環(huán)繞拜利克群島的河水變咸。
拜利克群島約有8000名居民,分布在八個島嶼,距離馬卡帕約200公里,只能乘船抵達,主要經濟活動是漁業(yè)、家庭農業(yè)和阿扎伊爾梅子(A?aí)種植。
拜利克傳統(tǒng)小區(qū)協(xié)會主席暨當地阿扎伊爾生產者合作社副主席埃爾維斯(Geová Alves)指出,這個地區(qū)的河水在每年9月至11月都會變咸,這段期間雨量較少,亞馬孫河水位通常會降低,有利于海潮沖進亞馬孫河口。
埃爾維斯表示,過去這種季節(jié)性河水鹽化只影響拜利克群島北部51個小區(qū)其中20個,但近幾年來,所有小區(qū)均受影響,主要是缺乏飲用水,因為這些小區(qū)相當貧窮,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錢買礦泉水,河流是當地家庭的主要水源。
河水變咸的另一個效應是出現大量咸水魚,淡水魚蝦變少。但這種變化反而因為咸水魚價值高,捕貨量大,有利漁民。
至于阿扎伊爾的種植尚未發(fā)現任何變化,因為果實是在雨季收獲,此時河水已經再次變淡水;除非幾年后土壤可能影響生產的質與量。
拜利克群島的許多居民也將亞馬孫河水鹽化歸咎于阿拉瓜里河的淤積,這也是當地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同時也是近幾十年來巴西景觀的最大變化之一。
阿拉瓜里河長約500公里,是阿瑪帕獨有的最長河流,始于圖穆庫瑪克國家公園(Tumucumaque),流入拜利克群島以北的大西洋,距亞馬孫河口只有幾公里。
但自2011年起,兩條河流之間開始形成一條運河,將部分阿拉瓜里河水引向亞馬遜,這條運河一直變寬,直到2014年,幾乎吸收了阿拉瓜里河全部流量,使得阿拉瓜里河停止流入大西洋,成為亞馬孫河的一條支流;阿拉瓜里河道發(fā)生變化后,群島河水鹽化得更嚴重。
阿瑪帕聯(lián)邦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古雅(Alan Cavalcanti da Cunha)指出,另外兩個可能導致拜利克河水鹽化加劇的原因都與氣候變化有關。
第一個原因是由極地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數據,1901年至2018年間,平均海平面上升約20公分;當潮水上升,河流流量減少,咸水更容易流入河流。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氣候變化導致此地區(qū)氣溫升高,增加蒸發(fā),加速空氣循環(huán),讓風將更多的鹽從海洋帶到大陸。
古雅表示,亞馬孫河口正在發(fā)生的變化需要進一步研究,尤其是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該地區(qū)對變化極為敏感,由于河流與湖泊相互連接,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幾公里以外。
拜利克群島的變化披露了氣候變化對沿海人口的可能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除了會淹沒許多沿海地區(qū),許多河口小區(qū)可能還會面臨缺乏淡水供應的問題迫使居民遷移。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