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15日從烏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今年以來,烏海市法院系統共為特殊群體提供法律咨詢60余次,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發(fā)放司法救助金3萬余元,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多虧了你們,我們才能順利立案,太謝謝你們了!”家住烏海市的王大爺在烏海市海勃灣區(qū)人民法院門口,緊緊握住該院司法警察張婷的手表示著感謝。
前不久,烏海市海勃灣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大廳迎來了兩位當事人,一位雙目緊閉的大姐和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相互攙扶著走進立案大廳,蹣跚的身影引起了張婷的注意。
張婷攙扶兩人坐下后,詢問起了他們來法院的目的。原來兩人關系為父女倆,女兒王女士因遇到民事糾紛,需要通過訴訟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自己為視障人士,所以只能讓父親陪自己來到法院。
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張婷和導訴員房旭立即將父女二人引導至訴訟服務中心的助殘窗口,講解了立案流程及所需材料,同時將立案大廳配備的老花鏡遞給了王大爺,并放慢語速逐字逐句地念出須知條款,引導二人在簽字處簽好名字、按捺手印。立案庭干警細心審核當事人遞交上來的立案材料,告知王女士可憑殘疾人證依法申請訴訟費減交、免交、緩交。在干警的熱情幫助下,父女二人順利完成了案件訴訟前期的流程。
類似這樣的場景,在烏海市法院系統并不鮮見。近年來,烏海市法院系統加大司法助殘保障力度,著力構建立體式、全方位的法律助殘服務體系,著力提升預防化解涉殘疾人矛盾糾紛法治化水平,促進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烏海市法院系統根據來院當事人的具體情況,主動問詢、接待,能夠自主辦理的引導至“綠色通道”,不能自主辦理的由專人提供代辦、幫辦“一對一”服務;著力打造“法院+殘聯”護殘助殘模式,積極協調烏海市殘聯為有需要的當事人聯系專業(yè)人士提供盲文、手語翻譯等輔助服務;協助當事人辦理訴訟費用減、免、緩申請,建立起殘疾當事人專項司法救助基金,對困難殘疾當事人,告知其本人及其近親屬可提出司法救助申請,并指定專人全程幫助辦理申請手續(xù);組建志愿服務隊,針對部分不便于前往法院的殘疾人,日常開展上門法律“義診”等普法活動。(記者 王皓)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